当前位置| 主页 > 资讯 > > 详情
那些年,陪伴我们走过求知路的《新华字典》

宿迁网   2023-08-03 09:41:22

《新华字典》自1953年出版以来,已走过70个春秋。70年里,《新华字典》经过了多次修订与版本更新,陪伴了不同年代的人度过童年学习时光,成为人们心中的“开蒙书”。8月1日,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,重温他们和《新华字典》的故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张用贵:兄弟4人共用一本《新华字典》

对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用贵来说,《新华字典》是他求知路上的“无声老师”。

张用贵出生于1969年,家住宿豫区。他回忆,在最开始认字的时候,家里并没有《新华字典》,他经常借用班上同学的《新华字典》查字。“当时的学费很便宜,我一个学期的学费才8毛钱,一本《新华字典》的价格远远不止,所以父亲一直没舍得买。”张用贵说,由于当时生活条件所限,有《新华字典》的家庭并不多。

等到张用贵上小学三年级时,家里条件稍微好了些,父亲也考虑到家里孩子多,买一本字典4个孩子都能用,索性买了一本。“我记不清那本《新华字典》的价格,只记得封面不是现在的红色,而是蓝色。”张用贵说道。

有了这本《新华字典》,张用贵识字的兴趣更加浓厚。“我特别喜欢在写作业时查阅《新华字典》,不仅会查不认识的字,还喜欢学习里面的词语、句子。”兄弟几人你翻翻我看看,这本《新华字典》渐渐破旧。“我是使用最多的,常常把它放在我的床头。”张用贵补充说。

孙娟:和孩子一起查《新华字典》

市民孙娟平时很喜欢看书,家中的藏书也越来越多。在她的书柜里,有一本泛黄的《新华字典》。“遇到拿不准的字,我就求助于《新华字典》。”孙娟说,随着时代的变化,一些字的读音、含义也会随之变化,要是不及时查字典,就会一直读错却不知道。

孙娟会和孩子一起读书。从认字阶段的图画书、绘本到带拼音的故事书,再到后来的各种名著,书本成了陪伴孩子成长的“好伙伴”。孙娟告诉记者,她女儿现在已经学会了拼音查字法、偏旁部首查字法,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就去查。

“在我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,如果孩子遇到生字,我也不会主动告诉孩子读音,而是让孩子自己用字典去查。”孙娟说,平常一起读书的时候,她还会和孩子一起查查《新华字典》,讨论某个字的读法、写法、用法。

在我市开展的一次全民阅读的活动中,孙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她和孩子亲子阅读的故事,与大家一同探讨阅读对于孩子们重要作用。孙娟说:“阅读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专注,阅读是学习的基础,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。查阅《新华字典》让我和孩子的心靠得更近,也让我和孩子感受到中国文字的趣味和魅力。”

沈倩如:《新华字典》是上学时的“标配”

“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不认得几个字,尽管课本上的字都标有拼音,但是我对字或者词组的认识总是不到位。有时甚至把偏旁不同的形近字都认成同一个字,这在班上惹出不少笑话。”即将步入大三的沈倩如回忆说。她小学就读于宿迁市实验小学,她记得《新华字典》是每个小学生的“标配”,很多人都配有两本字典,一本放在学校的抽屉中,一本放在家里的书架上。

“我买的第一本《新华字典》是红色封面、软壳的,小小的一本,拿在手里十分方便。”沈倩如向记者展示着被她保护很好的字典。

“在老师教我们使用字典前,有同学已经从头到尾把字典翻个遍了。不知道具体能记得几个字,但觉得很有意思,尤其是我们发现某个字的来历时。课间我们还经常拿着字典玩着猜字的游戏,比如哪一页有什么字,什么字作何解释。”沈倩如说,小小的字典总能被同学玩出新花样。“令我印象最深的,我在字典里看到了‘卡拉OK’,当时很震惊,没想到《新华字典》还收录这么流行的词汇。”

据了解,在最新版的《新华字典》中,增添的新词汇达100多个,包括“点赞”“二维码”“打卡”等词汇,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,比如“卖萌”“拼车”“拼购”等。这些新词汇,与我们如今的生活息息相关,也体现了《新华字典》经久不衰的魅力。(记者 王艳珅 周妮 实习生 刘十嘉)